
玫瑰痤瘡對策:藥物V.S.激光/彩光邊個好?專家揭秘:玫瑰痤瘡可斷尾?須配合「這一點」!
玫瑰痤瘡是甚麼?

玫瑰痤瘡(Rosacea)十分常見,又稱玫瑰斑,但亦有很多人患病而不自知,它是皮膚疾病的一種,成因亦未完全了解,許多權威人士指出,面部血管變化,出現異常擴張,導致臉紅、發熱、敏感等狀況,是玫瑰痤瘡最初期的特徵,並會持續出現,隨後進展為丘疹和膿皰等炎症反應,導致皮膚增厚,俗稱的「酒渣鼻」(Rhinophyma)就是併發症之一。
嚴重的玫瑰痤瘡患者,皮膚下的微絲血管會變得清晰,並隨時間而擴散及惡化,甚至由臉頰延伸至下巴、眼睛、頸部等,而且泛紅、過敏等症狀也會越來越嚴重。
很多人因為玫瑰痤瘡的名稱而將它與暗瘡、濕疹混淆,不過三者屬於完全不同的皮膚問題,它們的成因、症狀、治療方法都各有不同。
玫瑰痤瘡症狀

玫瑰痤瘡的病徵隨時會令皮膚及外表受影響。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以下情況,那就有可能患上了玫瑰痤瘡:
1. 肌膚泛紅:泛紅是玫瑰痤瘡的早期病徵,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臉紅或潮紅,而且會持續出現泛紅。通常患者在以下情況較易有臉部泛紅和潮熱的感覺:
- 壓力大、情緒激動
- 身處高溫環境
- 進食辛辣食物
- 飲酒或含咖啡因飲品
- 使用不適合的護膚品
2. 出現痤瘡:患者臉部會出現沒有膿頭的紅色腫塊或丘疹,嚴重甚至會產生灼熱和輕微刺痛感。
3. 臉上的微絲血管變得清晰:很多患者的皮膚上都看到微絲血管,這是引致臉部出現泛紅的成因。
4. 臉部皮膚腫脹、痕癢、灼熱或刺痛:除了腫張、灼熱和刺痛外,玫瑰痤瘡患者還可能有痕癢、緊繃感覺。
5. 皮膚乾燥及增厚:玫瑰痤瘡患者的臉部皮膚會變得粗糙、乾燥,嚴重更會增厚,並在鼻子部位演變成「酒渣鼻」,鼻頭及鼻翼會變大、變厚,猶如球狀一樣。
6. 眼水增多或充血:某些患者的病徵可能蔓延至眼部,導致眼水變多、充血,以及出現腫脹、刺痛感。若情況嚴重,可能會影響視力。
玫瑰痤瘡的4種類型

第1類型. 泛紅血管型玫瑰痤瘡(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這類型是是初期的玫瑰痤瘡,患者會經常臉紅(flushing),輕微毛細血管擴張(telangiectasia)尤其是臉頰、鼻子和額頭等部位會出現分散式的紅斑(erythema),導致灼熱和刺痛感覺。

第2類型. 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Papulopustular)
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是中期的玫瑰痤瘡,患者的臉部會持續泛紅、出現紅斑、較嚴重毛細血管擴張,並長出帶有紅色膿頭的丘疹(papules)、膿皰(pustules),病徵和暗瘡、粉刺十分相似,但只會集中在臉頰。

第3類型. 增生肉芽腫型玫瑰痤瘡(Phymatous)
嚴重的玫瑰痤瘡稱為增生肉芽腫型,患者會出現皮膚增厚、不規則腫塊,鼻子會因長期充血變得紅腫,亦即俗稱的「酒糟鼻」。同時下巴、前額、臉頰、耳朵等位置也會出現相關的病徵。

第4類型. 眼部玫瑰痤瘡(Ocular)
玫瑰痤瘡亦有可能蔓延至眼睛及眼瞼,眼周附近會出現微絲血管破裂,患者也會感到眼內有異物、灼痛或刺痛,更會引發眼睛乾燥、痕癢、對光敏感、視力模糊、水腫等問題,嚴重情況下更可能影響視力,因此必須及早治療
引發玫瑰痤瘡的原因
現時玫瑰痤瘡的具體成因尚未清楚,不過醫學界歸納了多個有可能誘發玫瑰痤瘡的因素:

1. 遺傳因素:遺傳是其中一個引發玫瑰痤瘡的主要原因,如果家族中有親人患有玫瑰痤瘡,您可能是患病的高危人士之一。
2. 免疫系統異常:玫瑰痤瘡的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有一定關係,當免疫能力出現異常,可能加劇炎症反應,進而誘發玫瑰痤瘡。
3. 外在環境因素: 極端高溫、陽光暴曬、空氣不流通等情況,都可能誘發玫瑰痤瘡的出現。
4. 飲食和生活習慣: 辛辣食物、酒精、咖啡因,以及激烈運動,都可能令體溫升高,成為引發玫瑰痤瘡的誘因之一。
5. 皮膚屏障損壞: 如果皮膚屏障受損或比較敏感,例如敏感肌人士,或者使用新的護膚品,皮膚都容易受刺激,繼而引發炎症反應。
6. 情緒壓力: 情緒緊張、壓力過大等會影響體內的激素變化,另外加上女性月經週期、懷孕、更年期等因素,也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容易誘發玫瑰痤瘡。
7. 蠕形蟎蟲 (Demodex mites) : 根據美國玫瑰痤瘡協會(National Rocasea Society) 講述蠕形蟎蟲與玫瑰痤瘡的關係,雖然蠕形蟎蟲的數量增加可能引致玫瑰痤瘡仍然存有許多爭議,但過量的蠕形蟎可能會引發玫瑰痤瘡患者的免疫反應,或發炎反應。
玫瑰痤瘡與暗瘡及濕疹
有甚麼分別?

玫瑰痤瘡和暗瘡(Acne)是兩種不同的皮膚疾病,雖然它們同樣會在面部產生類似的症狀,但其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均有所不同。
玫瑰痤瘡 | 暗瘡 | 濕疹 | |
病發時期 | 二十至五十歲,夏季是病發高峰期 | 青春期 |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病發 |
成因 | 原因不明,誘發因素有很多,例如飲食、曬太陽等有關 | 油脂過盛 | 遺傳、接觸致敏源或免疫系統問題 |
徵狀 | 初期 – 臉上皮下微絲血管擴張,引起臉上泛紅及發熱 中期 – 臉上出現痤瘡、丘疹或明顯微絲血管 嚴重 – 皮膚纖維化,最明顯是在鼻頭形成酒糟鼻 |
因油脂過盛,毛孔閉塞面上有粉刺、白頭和黑頭 | 邊界模糊的紅疹,但沒有痘痘及膿頭,皮膚會痕癢,嚴重的濕疹,更會出現滲水或脫屑的情況 |
痘痘型態 | 痤瘡或丘疹,不會出現黑頭、白頭和酒米 | 出現膿瘡或是有泛紅的丘疹 | 沒有痘痘 |
位置 | 主要臉部,亦少量個案有可能出現於頸部 | 分佈於皮脂腺旺盛的身體皮膚 | 全身皮膚,濕疹可出現於面和頭皮,但較常見於手腳關節位置 |
用什麼方法可辨別是否患有玫瑰痤瘡?
由於玫瑰痤瘡並不是很容易辨, 所以需要用以下三種方法加在一起去辨別,若然三種方法特徵都有整,極大機會患上玫瑰痤瘡:

1. 從外表症狀上分別
例如臉上肌膚泛紅、出現痤瘡、微絲血管變得清晰、腫脹、痕癢、灼熱或刺痛、乾燥、增厚或眼水增多、充血;

2. 從日常生活中皮膚反應辨別
- 使用任何護膚品都容易泛紅及敏感;
- 飲含酒精、咖啡因之飲品或吃辛辣及高温食物,面部容易泛紅及有潮熱感覺;
- 在炎熱/不通風的環境下,面部容易泛紅及有潮熱感覺;
- 壓力大及激動時,亦較易易面部泛紅及有潮熱感覺。

3. 皮膚分析機
由於玫瑰痤瘡主要成因是微絲管,皮膚分析機是可以拍攝得到皮膚底層的泛紅情況。
玫瑰痤瘡的2大治療方向
我們治療玫瑰痤瘡多年,很多玫瑰痤瘡求助者,未來求助之前,用了很多方法,包括醫生用藥,都只能控制或舒緩病情,停藥亦有可能復發,甚至有部份患者更是無改善,好像無法根治玫瑰痤瘡,十分絕望,但接受我們激光或配合彩光治療後,效果是非常顯著,患者再配合預防性治療,減少誘發玫瑰痤瘡誘,有望提升玫瑰痤瘡斷尾希望。
1. 西醫處方藥膏和藥物

玫瑰痤瘡患者經醫生診斷後,會處方適合的藥膏或藥物,例如含有A酸(Retinoids)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的藥膏,常見口服的有四環素(Doxycycline)註1,都有減少皮膚炎症反應的功效。
不少醫學文獻亦指出,暫時沒有只靠藥物根治玫瑰痤瘡的方法,主要效用只是控制玫瑰痤瘡的病情註2。根據我們多年來以光學處理玫瑰痤瘡的經驗,很多玫瑰痤瘡患者是由於使用西藥沒有明顯效果,或西藥只能控制玫瑰痤瘡至某一程度便再沒有進展,最終還是需要透過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光學儀器 去治療玫瑰痤瘡。
2. 光學儀器 (激光/彩光)

根據瑞士皮膚病學和性病學會(Swiss Societ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 分析了超過300份由1990至2016的治療玫瑰痤瘡研究,亦建議使用激光或彩光治療玫瑰痤瘡註1,如果擔心玫瑰痤瘡藥物會帶來副作用,不想長期服用藥物或服用後沒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激光或彩光療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激光或彩光治療能有效改善引致玫瑰痤瘡的主要因素:微絲血管,因為皮下微絲血管擴張是引致皮膚泛紅及紅斑的主因。彩光與激光是用選擇性光感熱 (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 的原理,針對性改善因微絲血管擴張引致皮膚泛紅敏感的問題。微絲血管過度擴張會產生熱力,蒸發皮膚的水分,令皮膚變得乾燥、泛紅敏感及抵抗力弱。彩光和激光療程的原埋是透過血紅蛋白(haemoglobin)吸收激光或彩光能量後,產生熱力,去除多餘的微絲血管,皮膚自然回復健康狀態,最常見是用於治療第1至3類型的玫瑰痤瘡。
近年來,亦有不少研究發現激光或彩光對減少蠕形蟎蟲的數量非常有效註9,10,11。因此,激光或彩光不僅可以去除導致玫瑰痤瘡的微細血管問題,還可以減少可能影響蠕形蟎蟲數量的因素。
藥物及光學儀器 (激光/彩光)的副作用
西醫處方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治療是有潛在副作用,例如四環素(Doxycycline)有可能牙齒變色、導致皮膚色素沉澱、損害其他身體器官等等風險註3,4,5,6,7,8,因此使用藥物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
不過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治療玫瑰痤瘡的藥膏和藥物都屬於光敏性。光敏性藥物會增加皮膚對光的吸收能力,如果患者同時進行激光療程,會增加光敏感、皮膚灼傷及反黑的風險。不過,坊間有激光操作者,會在玫瑰痤瘡患者正服用光敏藥物的情況下,仍安排患者進行激光或彩光治療,而為了減低風險,他們會大幅降低使用的光學能量強度,但絕大部分患者需要用「比原廠設定高出很多的光學能量」,才有較明顯的治療效果。若只用低能量,可能需要進行極多次療程,才會有稍微明顯的效果,甚至是完全無效。
對玫瑰痤瘡患者來說,這種「藥物+激光/彩光」的治療方法並沒有顯著作用,而且部分患者選擇光學治療的原因,也是因為醫生處方的藥物效用不佳,所以我們不建議患者服用處方藥物同時又進行光學療程。
激光或彩光治療玫瑰痤瘡副作用

潛在副作用風險
雖然激光或彩光有燒傷、反白、反黑、 紅腫、起風癩皮、膚敏乾燥、等等風險,但根據我們治療玫瑰痤瘡的多年經驗,大多情況下只有少部份人會出現紅腫或起風癩,這都是由於皮膚缺乏水分所造成,其它嚴重風險很少出現,就算紅腫亦會在短時間內散退。
以往舊式激光的副作用主要是療程時劇痛,療程後紅腫
彩光是比較少會出現療程後紅腫,痛楚度亦較少,但以往舊式的595nm激光治療玫瑰痤瘡,療程時會感到劇痛,療程後亦會比較容易出現紅腫,而且紅腫程度有機會是十分厲害,因此有些激光操作者會大幅降低能量,減少紅腫程度,但會大大影響效果。
新一代的532nm波長激光『減低』舊式激光副作用
新一代的532nm波長去玫瑰痤瘡激光,例如excel V plus,除了可已大大減低療程時帶來的痛楚,亦可減少療程後的紅腫問題。
我們已掌握減低療程後紅腫的技術
我都了解到玫瑰痤瘡患者 皮膚本身已經十分敏感, 很害怕打完激光後出現紅腫問題,惡化玫瑰座瘡問題,但玫瑰痤瘡患者並不需要太擔心這一個問題, 首先我們已掌握了如何減低激光或彩光後的紅腫技術,出現紅腫風險已很低,萬一真的出現了紅腫,亦不需害怕, 根據我們多年打玫瑰痤瘡經驗, 就算是紅腫,紅腫後出現惡化玫瑰座瘡是非常罕見,只需多敷冰,勤做保濕, 紅腫很快便會退去, 我們從未遇見一個不會散退的红腫個案。
減低紅腫風險是勤做保濕
我們發現,如果玫瑰痤瘡患者在打激光或彩光之前,為肌膚勤做保濕亦可大大減低出現紅腫的風險。
光學治療VS. 藥物治療

光學治療或藥物治療
由於藥物只能控制玫瑰座瘡,不能根治玫瑰座瘡, 如果使用藥物可以短期內控制玫瑰痤瘡, 而不需要長期服用,患者只需要了解短期服用這些藥物的風險,但若然要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玫瑰痤瘡,患者應了解長期便用藥物會否帶來嚴重副作用的問題。
光學儀器去玫瑰痤瘡,大多數只是帶來短期的副作用,而且還會有美白嫩膚、去紋、收毛孔、膠原增生等等護膚功能。
光學治療結合藥物須小心控制

我們知道坊間有「專業人士」會以彩光或激光結合A酸或四環素藥物,治療玫瑰痤瘡,雖然有研究顯示四環素結合彩光(IPL)或脈衝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不會導致光敏反應註12,過去我們亦有為服用光敏性藥物的患者進行光學治療,但在控制能量上,需要非常小心。
A酸及四環素是光敏性藥物,使用光敏性藥物同時打激光是會增加副作用風險,因此大多不會用太高的能量。
過去我們曾經為服用低劑量四環素客戶打激光,結果引致光敏感,需要用藥物治療光敏感,雖然如此,光敏感治癒後,她的玫瑰座瘡亦因這次打激光有明顯改善,加上我們大多客戶不需服用任何藥物,只要打彩光或激光已能令玫瑰座瘡有顯著改善,因此我們認為服用四環素打激光反而會增加副作用風險,如果服用了光敏性藥物,需在激光能量上用得比較保守,客戶反而可能因此得不償失。
服用A酸後,最大問題是會出現脫皮及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高能量激光或彩光去打玫瑰痤瘡,出現副作用風險是很大,所以我們亦須降低能量去打。
因此我們建議,若果是用藥物治療玫瑰痤瘡效果已非常好,不需再配合激光或彩光去治療,若果是用藥治療不佳,再加上長期服用藥物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既然是沒有太大好處,反而加添壞處,放棄使用藥物,直接打激光或彩光亦是一個好選擇。
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

市場主流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
彩光 | 激光 | |
市場主流治療玫瑰痤瘡光學儀器 | 以色列Lumenis M22 OPT™ | 美國Candela Vbeam 美國Cutera excel V 美國Cutera excel V plus |
現時市場上用於治療玫瑰痤瘡的激光及彩光儀器,並獲得美國FDA認可用於治療玫瑰痤瘡,主要有以下4部:
- 第一代玫瑰痤瘡毫秒激光:
Vbeam使用595nm波長
- 第二代玫瑰痤瘡毫秒激光:
亦即 excel V 採用1064nm及532nm波長
- 第三代玫瑰痤瘡毫秒激光:
即excel V plus 採用1064nm及加強版532nm波長
- M22 OPT™ 彩光:
使用彩光能量配合多種濾片
全部儀器均使用毫秒技術,分別只是激光與彩光,激光主要分別在於第一代595nm激光會造成強烈痛感,甚至出現劇痛,而且療程後的紅腫問題亦更嚴重及較難消散,所以坊間有些中心改用低能量,減低治療時的劇痛感覺及紅腫風險,而用低能量有可能導致效果唔明顯或需要更多療程次數;至於 excel V 毫秒激光及 excel V plus毫秒激光雖會引致輕微刺痛的感覺,但沒有第一代那麼嚴重。
Le Domes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
我們Le Domes配備了現主流有效治療玫瑰痤瘡的彩光和激光儀器,包括: Lumenis M22 OPT™彩光、CUTERA excel V 毫秒激光、CUTERA excel V plus 毫秒激光,這些儀器除可治療玫瑰痤瘡、泛红敏感、微絲血管外,亦可做到去斑去印、美白 、嫩膚 、去纹、收毛孔、改善暗瘡、 膠原增生及提升緊緻等問題。
Lumenis M22 OPT™彩光
Lumenis M22 OPT™彩光是由以色列製造,M22 擁有專治玫瑰痤瘡濾片,有效治療微絲血管擴張,從而減少或完全消除面部泛紅問題,可重點改善片狀的玫瑰痤瘡,由於 M22 是採用彩光能量集中度,比激光低,減少因激光過強所帶來的副作用風險,主要用於治療一大片泛紅的玫瑰痤瘡,較適合改善初期的玫瑰痤瘡。
CUTERA excel V 毫秒激光
CUTERA excel V 毫秒激光是由美國CUTERA製造,主要治療以往難以改善的皮膚問題,例如面部泛紅、皮膚敏感、玫瑰痤瘡、片狀紅青瘀色、酒糟鼻、青筋、初期靜脈曲張、色斑、暗瘡等等。
CUTERA excel V plus 毫秒激光
CUTERA excel V plus 毫秒激光是新一代治療玫瑰痤瘡的激光儀器,除了改良原先 excel V 毫秒激光的3個儀器探頭外,另外加入了2個全新的532nm激光探頭,可以發放更高能量的激光,以及加強冷凍效果,大大改善第一、二代激光所造成的痛感和療程後出現的紅腫問題。
打激光令玫瑰痤瘡惡化只因用錯其它激光
為何其它激光儀器會誘發玫瑰痤瘡,皮膚變得更敏感,但用於治療玫瑰座瘡的主流光學儀器就可以改善敏感?
激光之所以誘發玫瑰痤瘡是因為用錯激光儀器,主流用來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是採用毫秒技術,毫秒技術可以有效清除全條微絲血管,但其它激光技術例如Pico皮秒或納秒技術是無法清除整條微絲血管,反而會因用量過高,而破壞部份微絲血管,因而令玫瑰座瘡惡化以及引起皮膚敏感。
根據我們多年光學打玫瑰痤瘡經驗,使用這些主流治療玫瑰痤瘡儀器引致敏感是非常罕見,雖然患者療程後,有少部份人有可能出現紅腫情況,但加強保濕及冰敷後,很快就回復正常,而且絕大部分客戶都會按照我們的建議,在激光療程前後加強保濕,自然就能減少紅腫出現的情況。
激光VS. 彩光:哪個治療玫瑰痤瘡有更佳效果?

雖然激光與彩光是同一原理,但它們的能量強度是各有不同,彩光使用的是寬闊光譜的光束,比較溫和,強度比激光低,可減少因能量過強所導致的副作用,主要用於治療一大片泛紅的玫瑰痤瘡,因為M22彩光的治療頭可以打出範圍較廣闊的光子, 對於這些一大片的泛紅問題,較容易平均地打上每處泛紅位置,但激光的光子是以一點點打出,很難平均地填滿全片泛紅, 容易出現有些位置沒有打中或有些打過量, 因此打一片片泛紅使用M22較優勝,較適合改善初期的玫瑰痤瘡。
至於激光是使用集中、高能量的特定波長,主要針對較粗的微絲血管和其它相關徵狀,合適打較嚴重後期的酒渣鼻玫瑰痤瘡。
Vbeam激光 VS. excel V & excel V plus:哪個治療玫瑰痤瘡有更佳效果?

Vbeam是20年前研發的技術,採用595nm及1064nm雙波長,而excel V & excel V plus則是幾年前的嶄新技術,採用了532nm及1064nm雙波長,而大家都是行毫秒技術,所以 excel V的1064nm、532nm與坊間的皮秒或納秒所行的1064nm、532nm是全完不同技術, 如果大家想了解 皮秒、納秒、毫秒的分別,可看我的【激光去荷爾蒙斑攻略】 的第2集。
以下是Vbeam與excel V & excel V plus比較
1.氧合血红蛋白 ( oxyhemoglobin)

激光消除微絲血管的能力是看激光吸收「氧合血红蛋白 ( oxyhemoglobin )」的能力,532nm激光的吸取「氧合血红蛋白 ( oxyhemoglobin )」能力比595nm為高;
2. 研究顯示,excel V的前身「Gemini」比Vbeam效果好
治療玫瑰痤瘡的重點是能否有效消除微絲血管,激光是透過吸取「氧合血红蛋白 ( oxyhemoglobin )」的能力去消除微絲血管。2007年的一個研究顯示,excel V的前身「Gemini」所使用的532nm波長比Vbeam的595nm激光在治療微絲血管擴張和泛紅上效用更好註13;
3. 595nm波長不一定比532nm打入皮膚,打得更深層
595nm波長打入皮膚深度比532nm打得更深,亦不一定正確,excel V之前所生產的 532nm波長是沒有excel V 這麼高能量, 所以才沒有595nm波長打得深層,但excel V的嶄新技術是高能量 532nm技術,所以可打入皮膚更深層,而 excel V pulse的能量則更高;
4. excel V & excel V plus還有1064nm可用
雖然1064nm波長的吸取能力比532nm低,但1064nm激光可以打入更深層的微絲血管,因此,我們認為以532nm激光配合1064nm激光,治療玫瑰痤瘡的效用能發揮至最大,但很多中心所用的Vbeam是只有595nm波長, 並沒有引入 1064波長, 所以消費者亦要了解此問題。
其實 《M22》的確是一部非常好的彩光儀器,我們有多年使用《M22》儀器的經驗,發現在治療荷爾蒙斑方面有極之明顯的效果。加上去除色斑、改善暗瘡、美白肌膚、脫毛、收細毛孔等多種不同的功效,聲稱「一機多效」,的確能夠吸引不少用家使用。
原廠教授光學技術VS. 自家研發技術

原廠教授技術
原廠教授技術是一組固定用於治療玫瑰痤瘡的參數,任何玫瑰痤瘡患者都會用這組參數,而非按不同的狀況去調較相應的參數。原廠所教授的技術是適合所有人使用,包括經驗尚淺的操作者,所以能量偏向保守,治療玫瑰痤瘡的效用自然不大。
加上進行激光療程後可能會出現紅腫,要減少紅腫發生就要調低能量參數,有些激光操作者會降低原廠教授技術之能量,導致能量太低而沒有顯著效果,患者或需要進行更多次療程去彌補能量過低的問題。
自家研發技術
根據多年對付玫瑰痤瘡的經驗,我們充分了解到要令玫瑰痤瘡盡可能斷尾,必須按照不同症狀去安排相應的激光治療方案,用較高的能量去打,才會有顯著的效果。自家研發技術是用同一部激光儀器,為每位患者「度身訂造」最合適的能量強度和度數,而不是使用同一組固定參數,應用於所有玫瑰痤瘡患者身上。
各類型玫瑰痤瘡的治療方案
初期、中期、嚴重的玫瑰痤瘡也可透過激光及彩光進行治療,按不同階段的玫瑰痤瘡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1. 初期玫瑰痤瘡的治療方案:

2. 中期玫瑰痤瘡的治療方案:

中期玫瑰痤瘡會出現丘疹、膿皰及紅斑、效嚴重毛細血管擴張,比初期的症狀嚴重,有機會需要使用M22彩光、excel V 毫秒激光或 excel V+ 毫秒激光互相配合治療。視乎症狀的嚴重性,我們會按玫瑰痤瘡患者的需要,制訂適合的方案。

增生肉芽腫型玫瑰痤瘡的主要症狀為臉上的微絲血管較明顯,因此使用 M22 是不夠火力去消除較粗的微絲血管,要用到 excel V 毫秒激光或 excel V plus 毫秒激光。首先進行數次毫秒激光讓微絲血管逐漸變幼後,情況改善到主要是泛紅問題,然後再改用 M22 則會有較佳治療效果。
專家揭秘:玫瑰痤瘡可以斷尾?必須留意「這一點」!

想顯著改善玫瑰痤瘡,其實「主要任務」是要消滅患處多餘的微絲血管。很多患者只看見皮膚上有泛紅、敏感問題,而忽略了微絲血管在患處下「作怪」,而光學儀器就真正能「對症下藥」,根據我們多年利用激光或彩光打玫瑰痤瘡經驗,這些儀器去除玫瑰痤瘡是非常有效,成功率非常高。
至於能否令玫瑰痤瘡斷尾,除了治療的方法外,還與多種因素有關。大家必須明白,誘發玫瑰痤瘡的成因包括飲食習慣、天氣環境、情緒、護膚產品等等問題,因此即使完成藥物或光學治療後,玫瑰痤瘡的症狀有明顯改善,也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盡量避開玫瑰痤瘡的誘發因素,才可以最大程度減低玫瑰痤瘡復發的可能性,有望玫瑰痤瘡斷。
以下是一位美國皮膚科醫生Dr. Noah Scheinfeld提出的玫瑰痤瘡誘因註14,患者應盡量避免:
飲食或外用品因素 | 環境因素 |
食品和飲料 芝士(茅屋芝士除外)、巧克力、辛辣食品、醬油、香草、乳製品、肝臟 | 溫度 桑拿熱、過熱、太陽燈、濕度、熱水浴 |
飲料 紅酒、熱飲、酒精(啤酒、波本威士忌、杜松子酒、伏特加) | 天氣 日曬、熱、強風、冷 |
藥物 菸鹼酸(Niacin)、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 、煙草 | 情緒 憤怒、壓力、憤怒、尷尬 |
外用藥物或產品外 固醇類、刺激性化妝品、酒精 | 活動 運動、更年期、戒咖啡因、慢性咳嗽、緊張 |
玫瑰痤瘡的常見問題
日常哪些因素會令玫瑰痤瘡復發?
日常生活中有不同因素會誘發玫瑰痤瘡,想保持症狀穩定或者避免復發,最好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例如避免蒸臉、進行高溫瑜伽、焗桑拿、曝曬及浸温泉等等。另外飲食方面,也要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咖啡因的飲品、進食太熱或辛辣的食品。為免病情惡化,患者不要自行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使用任何藥物之前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甚麼人會較容易患上玫瑰痤瘡?
玫瑰痤瘡(Rosace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多數好發於敏感肌人士、中年人、女性、飲食重口味、經常情緒波動或壓力巨大的人士身上,當然玫瑰痤瘡的誘發原因有多種可能,如果你懷疑自己患上玫瑰痤瘡,最好盡快諮詢皮膚科醫生進行診斷。
玫瑰痤瘡可以斷尾的嗎?
根據過往我們治療玫瑰痤瘡的多年經驗,很多患者未採用激光或彩光治療之前,都已用了很多方法,包括醫生處方藥膏、藥物等等,但都只可控制或舒緩病情,甚至出現停藥即惡化的情況。的確,接受光學治療可明顯改善症狀,但目前對於玫瑰痤瘡如何斷尾,仍未有肯定說法,現時最好的方法是患者配合預防性治療,減少接觸誘發玫瑰痤瘡的誘因,則有望盡量減輕玫瑰痤瘡的復發機會。
使用西醫處方的藥物治療玫瑰痤瘡有甚麼限制?
大多數西醫處方的治療玫瑰痤瘡藥物,其實是帶有光敏性,即服用後會增強皮膚對光的吸收能力,如果患者想同時配合進行激光或彩光療程的話,有可能會增加光敏感、皮膚灼傷及反黑的風險,所以操作耆者在能量上,會用得比較保守,因此客戶可能得不償失。此外,西藥只是控制玫瑰痤瘡徵狀,不是根治玫瑰痤瘡,小心長期服用西藥帶來的副作用。
玫瑰痤瘡患者在護膚時要注意甚麼地方?
玫瑰痤瘡患者想要減輕症狀,最重要的是改善臉部微絲血管擴張的情況,若果臉部發紅時,可用濕毛巾冷敷或吹風,有助鎮靜皮膚及令血管收縮。另外也要做好防曬措施,包塗抹足夠的防曬霜,有需要可戴闊邊帽及使用太陽傘。至於選擇護膚品方面,患者最好選擇以保濕為主的產品,並留意有沒有添加香料、酒精及防腐劑,亦可留意市面上一些專為敏感皮膚而設的護膚品,盡量減少對皮膚造成刺激。
蠕形蟎蟲與玫瑰痤瘡有關係?激光或彩光可減少蠕形蟎蟲的數量?
蠕形蟎蟲(Demodex mites)也稱為毛囊蟎蟲、蠕形蟲或毛囊蟲,是一種生長在哺乳動物毛囊皮脂腺(pilosebaceous units)中的微小生物,主要以「皮脂」和「表皮細胞」為食。正常情況下,它們與我們的皮膚和平共存,不會引起皮膚問題。根據美國玫瑰痤瘡協會(National Rocasea Society) 講述,雖然暫時未有實質證據顯示,蠕形蟎蟲的增加會引致玫瑰痤瘡,但過量的蠕形蟎蟲有可能引發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發炎反應。雖然藥物是治療蠕形蟎蟲的常用方法,但可能有副作用。近年有研究發現,激光或彩光治療不僅有助消除導致玫瑰痤瘡的微絲血管,還有效減少皮膚中蠕形蟎蟲的數量。
玫瑰痤瘡皮膚屏障已經受到損害,如果再打玫瑰痤瘡光學儀器會否惡化情況?
我們已打玫瑰痤瘡多年, 已經打過非常多個案,打專門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出現惡化情況是極之罕有,若要打光學儀器,必須要找專業激光技術員,才會較安全。 如果有人士對玫瑰患者建議:『光學儀器容易惡化皮膚屏障,不建議打』,相信這位應該是對打光學儀器經驗較淺者,經驗太淺操作者容易出意外,沒有把握用光學儀器治療,而我們只會任用資深技術員打光學儀器, 所以我們的建議會與其他人士有別。
玫瑰痤瘡的敏感正在發出來,可否接受光學療程?
玫瑰痤瘡的肌膚是經常敏感,無論是敏感中或敏感正在轉向嚴重,都可以接受專門治療玫瑰痤瘡的光學儀器,但必須要找專業激光技術員處理,而其它光學儀器或高能量儀器療程就不建議進行。
應找哪種專業人士才是打光學儀器最專業?
醫生是治療疾病的權威,使用藥物治療玫瑰痤瘡是醫生的專長,但使用光學儀器是否醫生的專長? 由於醫生工作量大,而且香港向來缺乏醫生, 一位醫生要每日要應付市民多種疾病問題,會否專注使用光學儀器是一個現實問題,市民應事前多加了解。 我們建議亦有另一種選擇,可選擇一些曾經接受長期專業光學儀器培訓及由資深經驗操作的光學治療師, 我們Le Domes是只會聘請資深的光學治療師,再加我們內部長期培訓, 而且這批光學治療師,由朝到晚的工作大多是使用光學儀器,所以臨床實戰經驗是非常豐富。
參考文獻 及資料
註1 : Anzengruber, F., Czernielewski, J., Conrad, C., Feldmeyer, L., Yawalkar, N., Häusermann, P., Cozzio, A., Mainetti, C., Goldblum, D., Läuchli, S., Imhof, L., Brand, C., Laffitte, E., & Navarini, A. a. (2017). Swiss S1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31(11), 1775–1791. https://doi.org/10.1111/jdv.14349
註2 : Li, S., Zhao, X., Chen, Y., & Liu, J. (2023).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oderm introduction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9(5), e13328. https://doi.org/10.1111/srt.13328
註3 : Keijmel, S. P., van Kasteren, M. E. E., Blokx, W. a. M., van der Meer, J. W. M., van Rossum, M., & Bleeker-Rovers, C. P. (2015). Cutaneous hyperpigmentation induced by doxycycline: A case series.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Medicine, 73(1), 37–40.
註4 : Afrin, A., & Cohen, P. R. (2022). Doxycycline-Associated Hyperpigmentatio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ureus, 14(4), e23754. https://doi.org/10.7759/cureus.23754
註5 : Ayaslioglu, E., Erkek, E., Oba, A., & Cebecioglu, E. (2005). Doxycycline-induced staining of permanent adult dentition.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50(4), 273–275. https://doi.org/10.1111/j.1834-7819.2005.tb00373.x
註6 : Nelson, R., & Parker, S. R. S. (2006). Doxycycline-Induced Staining of Adult Teeth: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142(8), 1065–1086. https://doi.org/10.1001/archderm.142.8.1081
註7 : Nisar, M. S., Iyer, K., Brodell, R. T., Lloyd, J. R., Shin, T. M., & Ahmad, A. (2013). Minocycline-induced hyperpigmentation: Comparison of 3 Q-switched lasers to reverse its effects.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6, 159–162. https://doi.org/10.2147/CCID.S42166
註8: Varma, S., Nathanson, J., Dowlatshahi, M., Del Portillo, A., Ramirez, I., & Garcia-Carrasquillo, R. (2021). Doxycycline-induced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 Clinic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4(5), 1503–1510. https://doi.org/10.1007/s12328-021-01475-7
註9 : Ertaş, R., Yaman, O., Akkuş, M. R., Özlü, E., Avcı, A., Ulaş, Y., Ozyurt, K., & Atasoy, M. (2019). The rapid effect of pulsed dye laser on demodex density of facial skin. 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 21(3), 123–126. https://doi.org/10.1080/14764172.2018.1481509
註10: Li, J., Wei, E., Reisinger, A., French, L. E., Clanner-Engelshofen, B. M., & Reinholz, M. (202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nti-Demodex Strateg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ermatology (Basel, Switzerland), 239(1), 12–31. https://doi.org/10.1159/000526296
註11 : Temiz, S. A., Durmaz, K., Işık, B., Ataseven, A., & Dursun, R. (2022). The effect of 577-nm pro-yellow laser on demodex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rosacea.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1(1), 242–246. https://doi.org/10.1111/jocd.14085
註12 : Schilling, L. M., Halvorson, C. R., Weiss, R. A., Weiss, M. A., & Beasley, K. L. (2019). Safety of Combination Laser or 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ies and Doxycyc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Dermatologic Surgery, 45(11), 1401. https://doi.org/10.1097/DSS.0000000000002009
註13: Uebelhoer, N. S., Bogle, M. A., Stewart, B., Arndt, K. A., & Dover, J. S. (2007). A Split-Face Comparison Study of Pulsed 532-nm KTP Laser and 595-nm Pulsed Dye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Telangiectasias and Diffuse Telangiectatic Facial Erythema. Dermatologic Surgery, 33(4), 441–448. https://doi.org/10.1111/j.1524-4725.2007.33091.x
註14 : Culp, B., & Scheinfeld, N. (2009). Rosacea: A Review.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34(1),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