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去斑副作用- 光敏性藥物引致荷爾蒙斑反黑| 姜博士頻道
服用四環素打荷爾蒙斑反黑
服用藥激光打斑要小心,這一個是因服用了四環素後,打激光去斑出現反黑。 根據這個客戶透露,她患有玫瑰座瘡,並有服用醫生開的四環素治療玫瑰座瘡,她去了一間美容院打pico enLIGHTen去荷爾蒙斑,出現皮秒去斑副作用,打斑後出現反黑,四環素是光敏性藥物(photosensitive medication),服用光敏性藥物後是不能進行光學療程。
作為一間專業打斑中心,於打斑前必須了解客戶曾經或現時服用什麼藥物,藥物是否會產生光敏感,而四環素是一種光敏性藥物,所以才產生這種可以被免的皮秒打斑後遺症。
玫瑰座瘡是皮下有多餘的微絲管過度擴張問題,所以皮下會較為泛紅。
為何使用光敏性藥物(photosensitive medication)會出現激光打斑後遺症或副作用?
因為光敏性藥物會使皮膚對光增加敏感性(photosensitivity),增強皮膚對光的吸收力,變相放大進行激光打斑療程時的火力,火力過猛會增加皮膚過敏、反黑或灼傷風險,而在我的【激光去荷爾蒙斑攻略】第2集已經提過,荷爾蒙斑不應用太猛火力激光去打,否則很容易出現反黑,所以這個個案就是因為在服用光敏性藥物進行pico enLIGHTen去斑,引致荷爾蒙斑反黑。
玫瑰痤瘡與荷爾蒙斑皮膚的共通點
我們亦是經常用激光處理玫瑰痤瘡,其實玫瑰痤瘡與荷爾蒙斑皮膚有很多共通點,日光性彈力組織變性(solar elastosis)、紊亂的膠原蛋白(disorganized altered collagen)、肥大細胞(mast cell) 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都是玫瑰痤瘡的發病機制註1,與我於另一篇文章講述誘發荷爾蒙斑色素產生的機制非常接近,荷爾蒙斑都是受日光性彈力組織變性(solar elastosis)、肥大細胞(mast cell) 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 誘發荷爾蒙斑色素產生。
根據我們多年處理玫瑰座瘡的經驗,很多玫瑰座瘡患者是同時患有荷爾蒙斑,這可能是玫瑰座瘡及荷爾蒙斑有這樣的共通點有關,由於初期的荷爾蒙斑色素是並不明顯,所以大多玫瑰痤瘡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長期困擾的玫瑰座瘡,當荷爾蒙斑問題日益嚴重後,才會開始關心荷爾蒙斑色素問題。
《亳秒技術》有效處理反黑色素
反黑是可以透過光學療程明顯改善,但要用《亳秒技術》,而不是《Pico皮秒激光》或《1064納秒激光》,因為反黑不能用過強的激光能量去刺激反黑色素,否則反黑色素會更加嚴重,《毫秒技術》與《Pico皮秒》不同之處就是《毫秒技術》能夠調教出很多不同的『慢火煎魚』火力, 這種『慢火煎魚』火力是很適合打荷爾蒙斑及反黑色素,《亳秒技術》儀器包括有《excel V激光》、《excel V plus激光》或《M22彩光》,但用這些儀器處理反黑,原廠是並沒有教授,技術是須要自己去研發,由於香港欠缺真正打斑專才,而這種《自家研發技術》必須要真正打斑專才》才有能力去研發這種技術,所以坊間才一直難以用光學療程有效處理反黑問題。
由於坊間一直是用錯激光方法去打荷爾蒙斑,所以我們有很多的荷爾蒙斑反黑求助個案,反黑患者,能透過我們自家研發的《毫秒技術》,成功處理反黑,除了上述案例,我們還有很多成功處理反黑案例,可按此連結詳細了解,內有前後對照相。如果大家不了解什麼是《亳秒技術》,及為何坊常間一直用錯方法打荷爾蒙斑,可以由我的【激光去荷爾蒙斑攻略】第1集開始看起。
我們用《M22》解決玫瑰座瘡及荷爾蒙斑反黑色素
由於這個個案只屬於淺層荷爾蒙斑反黑色素,可以用《M22》處理,我們打1次《M22》後,反黑色素已有明顯改善,皮下泛紅亦同樣有改善。
分析《荷爾蒙斑藥膏副作用》與《激光打斑副作用》
使用藥物是有很多副作用,消費者使用藥物前,應該諮詢專業醫生詳細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同樣地使用激光打斑或改善玫瑰座瘡 都有副作用,但根據我們多年激光去斑經驗,使用有專業認證的儀器及由專業激光技術員操作激光,很多的激光打斑副作用是可以避免,例如我剛才所說這個荷爾蒙斑反黑個案,就是因為激光操作者疏忽,沒有了解這位客戶是有服用四環素,就幫她用皮秒打斑,所以才引致皮秒去斑反黑的副作用。
許多醫生會使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和『三合一美白藥膏』(Tri-Luma)來治療荷爾蒙斑,這些藥物雖被證明對荷爾蒙斑有效,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副作用及真正有效程度。
『對苯二酚』藥膏(hydroquinone)
去年2022年,美國FDA曾經發出警告信,標題為〝FDA works to protect consumers from potentially harmful OTC skin lightening products〞,警告『對苯二酚』的嚴重副作用—褐黃病(ochronosis),長期使用對苯二酚會導致色素沉澱在真皮層內,引起褐黃病,色素可能是永久性的,因此,應該使用這些藥物時要謹慎。
三合一美白藥膏(Tri-Luma)
三合一美白藥膏(Tri-Luma)含有『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維生素A酸』(tretinoin)和『甲基脫氫皮質醇』(dexamethasone)三種成分。
剛才我已分析過『對苯二酚』的利弊,而『維生素A酸』被用來增強『對苯二酚』的效果,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會使皮膚變乾、脫皮且有刺激性;『甲基脫氫皮質醇』是一種類固醇,可以減少外用『維生素A酸』和『對苯二酚』引起的刺激反應,然而,它的副作用是使皮膚變薄、容易出血、微血管擴張、降低皮膚免疫力、誘發毛囊炎和多毛症等註3。
三合一美白藥膏在白種人身上效果很好,但有一位台灣醫師林政賢從臨床應用上提出,這種藥膏用於亞洲人皮膚時,色斑可以減淡,但一旦停用,色斑不僅會再次出現,而且會變得更加深色,長期使用這種藥膏會使皮膚變薄、變得敏感,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
香港打激光欠缺政府監管
激光去斑要找專業激光中心
根據我們多年打斑經驗,一間專業的光去斑中心,使用優質儀器,任用真正打斑專才,激光去斑是很安全,大多數是正常反應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只是短暫性,沒有長久期負面影響。反而,從長遠而言,對皮膚是有正面影響,因為激光療程是有美容效果,除祛除色素外,還可以美白嫩膚、收毛孔、膠原增生、緊緻提升等等。
激光去斑是很安全,為何消費者對激光打斑有顧忌?
這是因為香港並沒有一間真正的激光培訓學院,香港政府亦冇立例管制激光操作者質素,所以市場上的激光操作者質數是參差不齊,很多激光操作者對激光原理基本認識也沒有,我會在另一篇文章詳細講述行內秘密。
激光去斑四大類型副作用
由於坊間對於激光去斑副作用沒有分類,市民並不能詳細了解當中的短暫及長遠副作用,因此我會將激光去斑副作用分為四大類。
1.正常反應副作用
正常反應副作用是打激光後一至兩星期內,這些副作用是會自然消除,正常反應副作用如下:
結焦或起咖啡渣
色斑打結焦或我們用毫秒技術打出來一層很薄類似糖衣的物體,我們稱為這種物體為咖啡渣,這種副作用只是用了一種打斑方法,打某些斑才會出現,並不是激光打斑一定會出現;
短暫反黑
色斑或色素吸了激光後,會作出化學反應,色斑或色素會漸漸轉為深色,這種現像我們稱為短暫反黑,這種短暫反黑的色斑或色素會被身體排出體外,色斑或色素漸漸轉淡;
紅腫或起風癩
打某些色斑時,有可能會出現紅腫或起風癩,而紅腫程度各有不同,視乎所用的激光去斑方法,一般情況下,會於幾日至兩星期內散去;
皮膚敏感
由於激光打斑會令皮膚乾燥,打斑前後是須要做足皮膚保濕,若然保濕不足,打斑後皮膚太乾,有機會出現敏感、敏感粒、泛紅或痕癢,一般情況下,加強保濕就能解決,不須用藥物,藥物是有副作用。
2.輕微副作用
皮膚較嚴重敏感
打斑後皮膚太乾,出現敏感粒,須用藥物處理,但須要用到藥物來治療敏感粒是比較罕見,大多數 加強保濕或使用儀器加強保濕力度,已能解決敏感粒問題;
一級燒傷
皮膚一級燒傷,一級燒傷指表皮淺層皮膚燒傷,外觀有泛紅跡象,並有明顯疼痛感,皮膚約3至5天會自行癒合及復原,不會留有疤痕; 使用激光打結焦也符合這個定義,所以消費者不須被『燒傷』這個字眼嚇怕;
輕微反黑
由於醫學上對反黑(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hemation)研究並不多,所以很少會將反黑進行分級,而根據我們多年打斑經驗,反黑是有嚴重程度之分別,輕微反黑是可以透過進行一至兩次光學療程明顯改善,比較有效去反黑色素是《亳秒技術》,《亳秒技術》儀器包括有《excel V》、《excel V plus》或《M22》;
爆瘡
對於皮膚比較油、皮脂腺分泌相對旺盛的人仕要注意,進行光學療程後,爆瘡的風險較高,會把那些潛藏的暗瘡誘發出來,產生像閉口粉刺,甚至是紅色丘疹,一般情况下,只會持續1-2週的時間,不須要特殊的干預,都會自然復原。這種副作用多發生於在青少年身上,很少會發生於30歲或以上的皮膚臉上。
3. 稍嚴重副作用
淺度二級燒傷
淺度二級燒傷深度達真皮淺層,皮膚紅腫,會有灼熱感、起水泡,感到疼痛,一般約14天內癒合,但不留疤痕;
稍嚴重反黑
稍嚴重反黑是的反黑是稍為嚴重,但可以透過進行多次光學療程或加入其它療程改善;
輕微反白
反白(hypopigmentation)可分為兩類:黑色素減少症(melanopenic)和黑色素細胞減少症(melanocytopenic)。
黑色素減少症(melanopenic)只是黑色素減少,還有黑素母細胞(melanocyte)存在,反白是由於使用過高的激光能量,傷及黑色素母細胞,令黑色素母細胞不能釋放黑色素(melanin),引致皮膚失去黑色素,從而變白,如果黑色素母細胞未有造成致命的傷害,經一段時間後,黑色素母細胞可回復釋放黑色素功能;
皮膚轉薄變敏感
根據我們多年打斑經驗,激光療程是可以促進膠原增生令到真皮層皮膚變厚,為何皮膚會變得敏感?
這個問題大多是『用錯激光方法』去處理皮膚問題,例如我們經常處理的荷爾蒙斑,大多荷爾蒙斑是有微絲管問題,如果錯誤使用了《Pico皮秒》或《1064納秒激光》打斑的副作用是有機會惡化微絲血管或泛紅問題,所以會令皮膚更加敏感,並皮膚變薄,正確處理這種個案是須要用《毫秒技術》,去除多餘微絲血管及面上荷爾蒙斑色素,而《毫秒技術》亦是專門改善皮膚敏感的技術,並不應用《Pico皮秒》或《1064納秒激光》處理。
4. 嚴重副作用
深度二級燒傷
深度二級燒傷是傷及真皮深層,相反較沒有疼痛感,但同樣會起水泡,皮膚呈白色或淺紅色,須要約21天以上癒合,並且留下明顯疤痕;
嚴重反黑
嚴重反黑,經多次療程亦難有明顯改善,有可能多年不散;
嚴重反白
黑色素細胞減少症(melanocytopenic)是缺乏或完全沒有黑素細胞,太高的能量有可能對黑色素母細胞造成致命的傷害,引致黑色素母細胞死亡,沒有黑色素母細胞放出黑色素,這有可能是永久反白。
如何減低激光打荷爾蒙斑反黑及反白風險
嚴重反黑長時間亦難以散去
很多人以為 打激光燒傷可怕, 但打激光燒傷並不常見, 就算是 打激光燒傷,如果是真正專業激光中心打激光燒傷,大多數只出現一級 或 淺度二級燒傷, 這兩類燒傷,短期內已經可以康復, 而且不會留疤痕,但反黑個案大多不會一個月內復原,而且我們經常接到很多反黑求助個案,其實反黑比激光燒傷更可怕。
大家切勿看輕反黑問題,由於醫學界現時對反黑並不有深入了解,並沒有專家可以提出一個完整及國際公認的反黑嚴重性分類,坊間很多市民以為反黑可以依靠時間慢慢自動消失,如果是不嚴重反黑就有方法去除,但嚴重反黑並不易清除,我舉兩個嚴重反黑案例跟大家分享:
《個案一》激光打曬斑後,出現兩大塊荷爾蒙斑(亦是反黑一種)
我現時看病的中醫,她面上亦有兩大塊很明顯的荷爾蒙斑,我一看見這兩大塊荷爾蒙斑,我即時很好奇地問她:『中藥是否對她的荷爾蒙斑有療效』,她回答:『中藥是能減淡荷爾蒙斑』,但她十分氣憤地說:『我本來是沒有這兩大片荷爾蒙斑,這兩大片荷爾蒙斑是由於十年前用激光打曬斑,結果打完之後,就產生了這兩大片荷爾蒙斑,我這兩大片荷爾蒙斑之前是十分之黑,我自己用中藥治療才慢慢變淡』,所以嚴重反黑是有可能超過十年不散。
《個案二》被Pico打至嚴重反黑
第二個個案是我們打這麼多年荷爾蒙斑最嚴重的反黑個案,這客位客人就是在美容院打了Pico 而導致嚴重反黑,而她的反黑嚴重程度就似兩大塊『鑊撈』貼在面上一樣, 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只能輕微減淡她的反黑情況。
激光引至嚴重反黑及反白原因
嚴重反黑及反白大多是用過猛的激光火力去打荷爾蒙斑,而荷爾蒙斑『最忌』就是用過猛火力,而坊間非常流行的最新Pico皮秒打斑,就是一種非常勁的爆破力,這種火力是不合適打香港人荷爾蒙斑,因為香港人的黑色素比較多,就算將Pico皮秒調降至非常低的能量,亦有可能出現反黑現象。
減低荷爾蒙斑反黑及反白方法
在光學儀器方面,毫秒技術可出到合適打香港人荷爾蒙斑的『慢火煎魚』火力,而這種技術是就算是多麼新的Pico皮秒也沒法做到,而且我們使用毫秒技術打了這麼多年荷爾蒙斑,反黑風險是很低,而出現反白的風險更是極之罕見,如果大家想詳細了解毫秒技術,及為何Pico不能有效去除荷爾蒙斑,可以看我一連9集的【激光去荷爾蒙斑攻略】。
反黑更不應打Pico皮秒或1064納秒激光
荷爾蒙斑反黑是由於用了過猛的火力,例如爆破力特別強的Pico皮秒或1064納秒激光, 過份刺激《黑色素母細胞》,讓這些《黑色素母細胞》釋放更多黑色素,造成反黑,如果是反黑了的荷爾蒙斑,更不應用過猛火力激光的Pico皮秒或1064納秒激光再刺激《黑色素母細胞》,否則很易更加之黑,再次反黑風險很高,若再次反黑,我們稱為《二次反黑》,而《二次反黑》就變為更難處理,而毫秒技術可出到很多種比『慢火煎魚』更慢的火力,這種火力非常合適去反黑,《二次反黑》風險較Pico皮秒或1064納秒為低。
出現激光去斑後遺症原因
輕微副作用、稍嚴重副作用及嚴重副作用是不理想的副作用,出現這些激光去斑後遺症是有以下多種以原因做成:
- 儀器質素有問題;
- 激光操作者技術上出錯;
- 療程接受者打激光前,曾經使用光敏性藥物;
- 療程接受者打激光前四星期內,曾經接受過其它光學儀器或高能量儀器療程;
- 療程接受者療打激光前,曾經無做足夠防曬措施下,長時間曬太陽或照射紫外光。
市民打斑前應多了解
真正的去斑中心打斑,大多數只會出現正常反應副作用或有很少個案出現輕微副作用,極少出現稍嚴重或嚴重副作用,由於香港欠缺真正打斑專才,市民打斑前應多了解,不要被坊間不實資訊誤導,比較各間去斑中心的長處及短處,才確定您心目中最理想的去斑中心。
參考文獻
註1 : Aroni, K., Tsagroni, E., Kavantzas, N., Patsouris, E., & Ioannidis, E. (2008). A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How angiogenesis and mast cells may participate in a complex multifactorial process.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300(3), 125–131. https://doi.org/10.1007/s00403-007-0816-z
註2 : Davis, E. C., & Callender, V. D. (2010). 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aesthetic dermatology, 3(7), 20–31.
註3 : Majid, I. (2010). Mometasone-based tripl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melasma: Is it really safe? Ind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55(4), 359–362. https://doi.org/10.4103/0019-5154.74545